石油资源是实现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防现代化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长期以来,我国能源进口主要来自中东,油气输送主要依靠海路。大多数情况下,海运要通过霍尔木兹海峡和马六甲航道,线路的特殊性给能源安全带来问题,开辟能源进口多元化渠道势在必行。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为开展我国和中亚区域能源合作、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供了新途径。
地缘优势合作共赢
随着中国经济崛起,我国原油产出与消费之间的缺口不断加大,对外依存度上升。2014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9.5%,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上升至32.2%。有业内人士认为,到2020年中国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将达到50%左右。
中亚国家曾经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也是世界能源供给的重要区域。中亚大国哈萨克斯坦陆上石油可采储量40亿吨,天然气可采储量3万亿立方米。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也拥有相对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储藏。乌兹别克斯坦的潜在油储量估计超过50亿吨,天然气储量则超过5.5万亿立方米。土库曼斯坦天然气探明储量为7.94万亿立方米,远景储量约为2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三位。中国得天独厚的地缘经济与政治因素,为我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首先,与亚太其他能源进口大国相比,我国是唯一与中亚国家接壤的国家,共同边界长达3000多公里。我国西部新疆地区与中亚国家间存在着跨界民族,如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等,相互间在历史上有着密切的经济文化交往,与中亚国家民族宗教信仰、生活习惯、语言文化相融相通,这为国家间互利合作提供了地缘政治经济和民族文化上的便利。此外,中亚各国没有出海口,也希望借道中国发展对外贸易,这对我国西部地区开展经贸合作十分有利。
其次,中亚国家能源政策与中国不同,双方的供给与需求存在很强的互补性。中亚国家出口结构相对单一,对外贸易依存度高,国家独立后,政府积极为油气资源寻找市场。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都把能源合作作为对外合作的优先方向;而我国拥有巨大的能源市场,不断扩大的油气进口量,使得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的能源合作趋势稳定,潜力巨大。
中国积极参与哈萨克斯坦的能源投资与建设,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和中信集团都是重要的投资方。中哈两国共同建设了从里海到阿拉山口的中哈原油管道,这是中国建设的第一条境外原油运输管道,设计输油能力每年2000万吨。中哈原油管道使哈国丰富的石油资源输出与中国的能源市场需求形成对接,降低了我国对中东石油线路的依赖程度。
在天然气输送方面,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项目建设令人瞩目。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穿越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分为A/B/C/D线路。其中A/B/C 线已投入使用,天然气年输送能力达到550亿立方米以上,实现合作共赢。
西部区域推动发展
首先,中亚国家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沿线的重要国家。哈、乌、土等国,一方面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另一方面还具有参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主观意愿和热情。2015年5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时,纳扎尔巴耶夫总统表示,哈方支持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愿成为丝路建设的重要伙伴。我国将丝路建设与中亚国家的发展战略对接——包括乌兹别克斯坦制定的2015年至2019年发展纲要、土库曼斯坦制定和实施的天然气出口多元化战略。
其次,与中亚国家开展能源领域的长期合作,对我国能源安全有重要意义。鉴于今后我国经济发展还将使国家油气进口依赖度呈上升之势,稳步加强与中亚的油气合作必然成为发展区域合作关系的龙头。在能源合作方面,不仅仅有“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还有其他合作平台,如可借助上合组织发挥积极作用。上海合作组织强调经济与安全合作是成员国合作的两个优先方向,而能源合作则是经贸合作的重要内容。习近平主席指出,要把上合组织打造成成员国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成立能源俱乐部,建立稳定供求关系,确保能源安全。对此,俄罗斯也主张上合组织框架下的多边能源合作。
再次,我国新疆地区直接与中亚国家相连,目前和中亚国家的经贸交往占新疆对外贸易额很大比重。加强我国与中亚国家的能源贸易,不仅有利于促进西部边疆对外开放,也有利于新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世界石油资源的地区分布极不平衡,亚太地区储量少、人口多、消费量高,因此在中亚地区大国能源争夺形势复杂。中国在大国博弈中有效运用与中亚邻国的天然联系,发挥中国经济崛起对中亚的影响力,从战略上提升我国在中亚能源合作格局中的分量,有益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务实推进,也为我国能源安全增添保障。
(作者:卫灵,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导,中国和平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来源:中国石油新闻中心